有过刷机经验的读者对 XDA 应该不会陌生,这里汇聚了很多软硬件黑客■◆◆,无论是各种刷机包◆◆◆★,还是像 Magisk 这类工具,都可以在 XDA 的论坛里面找到。XDA 论坛应该是各类玩机资源及教程最丰富地方◆■★★。
微软的博客和 Google 不同◆★★★◆■,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博客域名,没有一个集合所有文章的门户★■。Microsoft Blog 主要是展示微软企业形象宣传页面,在其顶栏中提供了通向各个产品博客的菜单。
TechCrunch 和 Engadget 目前同属 Verizon 所有◆★★★■。说起来它和中国还有过不少的交集◆★◆◆,曾经试图运营自己的中国站点,遇上的侵权事件一度成为热点。目前国内官网已经被重定向到国际站点◆★★◆■。
当然◆◆★,这里介绍的是它自有的新闻服务。除了有一般的硬件介绍评测■★★★◆,XDA 还依靠着自己的技术背景,挖掘出各类独家的信息。我们常常看到的「从xx ROM 代码中,发现xx手机支持某项功能」的新闻往往来自 XDA◆★◆■◆■。
泛科技即一切与科技数码相关的,泛科技媒体是指那些文章主题大而全,涵盖手机电脑、汽车家居、数字生活等各种主题的媒体。这些媒体往往规模较大,对科技的各个领域的重大新闻有较高的敏锐度,
从属于 CNET 的其他高识别度的域名——■■★,download■■★.com——就能猜到这家媒体公司并不年轻◆★◆★◆。CNET 从上世纪就开始做关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电视和电台节目★■◆◆■■,21 世纪,它将 TV 业务变成了 Video,Radio 业务改为了 Podcast,两者与其本身就有的资讯整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 cnet.com◆◆■。
苹果的新闻网站被命名为新闻编辑室,首页多为苹果的公司新闻★◆■◆。下拉菜单栏中是各种子栏目。网站的主要内容是硬件以及软件的功能更新(例如空间音频)和一些重大事件的宣传。
除了上述三家巨头之外★◆★◆■,大部分知名软硬件公司都有自己的 Blog 用以展示企业形象◆★,宣传新品。以公司或产品名 + Blog 为关键词搜索就能发现对应网站。
像它的名字一样,How To Geek 主要分享教程,堪称科技媒体界的 wikiHow。它的绝大多数文章都以 How to 命名■★◆◆◆,一篇文章解决一个问题,比如说「如何下载 Spotify 音乐到 Apple Watch」和「如何彻底关闭 Xbox」◆■。
文章引介的网站在国外科技媒体中都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与流量,相应的★■★◆■,内容不免有一些大众。大多数网站利润来源为广告和厂商的赞助,因此文字中立与否可能还需要读者自行判断。诸如消费者报告(CR),Wired 之类的媒体★◆■,虽然文字质量较高,但阅读需要付费,不在本文推荐范围内★■■★■。
和 Future PLC 旗下的网站一样,9to5 这个名字下目前有两家比较有名的网站:9to5Mac 和 9to5Google。这些网站接受来自厂商的赞助,但会在文章中使用相应的标签标记◆■。
除了本文图片所展示的文字内容★★■◆,上面提到的网站往往有自己主办的播客以及视频媒体■■◆■★。这些媒体可以在一般播客平台和 YouTube 上找到。
专业记者们往往有自己专属的 beat,在某一人物或话题上有经年累月的知识积累才能产出有深度和广度的报道。深耕某一领域或话题的科技媒体也是如此★★,在某个细分领域生产内容■■■◆★,相应地就会有深度★★,能注意到不被一般媒体在意的细节,这样的媒体适合相应领域的爱好者关注★◆★■◆。
和前面介绍的网站最为不同的是,The Verge 的网站首页和文章排版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还因此获得过有网络界奥斯卡之称的威比奖■■■◆。其创始人 Topolsky 赋予了 The Verge 关注视觉,探索未来的属性■■。Topolsky 后来再次出走◆★◆◆★■,并创办了独立媒体 The Outline。The Outline 已经停运。
这类媒体往往和对应的公司关系良好◆★★■■,因此可以获得一些内部消息,可信程度比较高。比如说,在 Windows 11 的爆料中,Windows Central 提供的消息现在看来是最可靠的。
最后,本人阅读水平有限◆◆■★■■,如果文中没有读者心中的优质英文科技媒体,欢迎在评论区中补充。
Engadget 同样年头不短★■,但和一小时可生产近 10 篇文章的 CNET 比,Engadget 的「产能」明显要低得多★◆■◆◆。我想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多作者的博客网站,没有大媒体公司那么大流量压力。或许也正因如此,Engadget 竟可以在几次易主,人事变动频繁的情况下依然健康地存在着■■。
本文将这些网站分为三个类别——科技公司官方博客、涉猎多个话题的泛科技媒体和深耕某一话题的媒体。所列网站均为商业性质。它们生产原创内容,其生存压力和利益诉求会让文章观点不会过于偏激,报告基本符合事实★■,因为面向大众,文章篇幅不长,阅读比较轻松★◆■■★◆。
经过二三十年的积累◆■★■◆■,这个老牌网站的资讯内容可谓无所不包◆★◆。从股市变动到游戏上新,从热门电子消费品评测到软件优惠码,CNET 是媒体中大而全的代表。
其中比较重磅的莫过于 Android 和 Chrome 了★◆◆★。目前★★★◆◆★,关于 Android 12 变化的可靠消息◆■■★◆◆,Chrome 的隐私沙盒计划进展都能在此博客中看到。
和许多仅陈述既有事实的媒体不同,Engadget 的作者现在仍喜欢附上自己的意见,在日常的短篇报道之外,还不时有长篇的分析文章出现。个人比较喜欢此网站上的关注未来技术的 Tomorrow 栏目和提供购买意见的 Buyer★■■◆■‘s Guide 栏目。
TechCrunch 不报道各种具体的产品,文章主角是互联网公司,它关注初创公司的融资与发展和各个领域的投资环境。首页有的文章需要会员才能观看。
上世纪末■★★◆,当 Weblog 被创造性地解读为 We blog 时,博客被命名并诞生了■★◆★。从那时以来◆◆★,它的含义从从个人经营的在线日记★◆★■,逐渐演变为由个体或组织经营,绕过主流媒体直接向互联网发布消息的网站。诸如 Google、微软等大公司的官方博客反过来成为科技媒体的养料。浏览这些网站,我们获得的是关于某个产品最可信的第一手消息。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科技网站对 RSS 阅读做了限制■■★■◆◆,需要跳转到源站才能看到全文。
互联网再怎么强大■★◆★■,也敌不过时区的差异与地区文化的隔阂★★★■◆◆,国外科技资讯经中文媒体传播时★◆★◆◆■,往往会有时效性和细节的折扣◆★◆◆◆◆。相较而言■◆★★,拥有天时地利的英文媒体可能是更适合窥探国外前沿科技的窗户。网络为此提供了方便的途径★■,如果你有能力和意愿的话◆◆★■★,那么下文所列举的一系列英文网站或许值得你的关注◆◆◆■◆■。
相比于前面两家,苹果显得更乐意于展示产品良好的使用体验和效果而非技术细节■◆。博客更新频率不高◆■★■。
和普通用户联系密切的 Windows Blog 中★◆★■,可能最近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它的 Insider 栏目。微软每次推送更新都会同步发表博客,列出的长长的功能改进和各种已知 Bug,预览版通道的用户可以事先了解升级风险,也能更好地提供反馈。
Google 将自己的博客命名为「关键词」,大概是因为在此博客上发布的文章都是以一个产品名称作为关键词,而点击某个关键词■★◆◆,就会进入某个产品的子博客。Google 博客的内容是关于它旗下的某个产品的消息、介绍与技巧★◆★★◆,时不时还会有一些科普。